乐业才能安居
——白河县实施“四百工程”稳就业促振兴纪实
白河县位于秦头楚尾,全县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辖11个镇122个村(社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脱贫人口6.74万人、脱贫劳动力3.33万人,是全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
两年来,白河县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乐业才能安居”的科学论断,深入贯彻“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重要指示,克服疫情对经济和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聚焦稳岗就业,创新实施“四百工程”,帮助群众就业增收,确保全县务工就业人数稳定在6万人以上,实现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以上稳定就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立百家劳务公司,引导群众务工就业
白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安排部署,人大、政协同心同向,书记、县长和分管领导齐抓共管,经常深入镇村一线、社区工厂、培训基地,调研指导,推动落实。
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四百工程”稳就业促增收创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县的意见》,成立了白河县“四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增设了编制,县人社局建成了7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就业创业服务大厅,设立了“四百工程”服务窗口,负责统筹协调推进落实。
县上安排134万元支持劳务公司建设,安排366万元,为每个村配备1名稳岗就业“四百工程”协理员,确保了有钱办事、有人干事。
县人社局制定印发了一个《工作要点》,四个《指导意见》,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协作配合,深入镇村召开会议推动落实。
各镇党委、政府积极行动,迅速指导全县11个镇和122个村(社区)均成立了劳务帮扶服务公司,健全了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村级劳务帮扶服务公司由各村党支部书记、“四百工程”协理员、村干部组成,主要开展“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宣传政策、组织培训、推送岗位、引导就业、服务维权、壮大工厂、回引能人、落实社保”十项工作。
在今年的“春风行动”和春季产业招工中,县人社局组织了43家来自江苏、浙江、高陵等地的优质企业和本县的140家新社区工厂,共提供了1.2万个就业岗位。
构朳镇东坡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泽说:“我们是全县第一家村级劳务服务公司,这项工作开展以来,进一步使我们清楚掌握了全村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和村内劳动力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群众凝聚起一股合力,共同增收,使我们和群众关系更加融洽,能够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县人社局还把招工简章、就业岗位、薪资待遇等印制成册,做成PPT,通过各村显示屏循环播放,通过电视开展人社送岗,镇村劳务公司、村组干部,采取召开群众会、院落会、逐户上门等方式宣传发动,帮群众找工作,给群众找活儿干,为群众送岗位、送政策、送温暖。
今年以来,白河县举行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场次,发放招工简章2万余份,较好解决了“有人没活儿干”“有活儿没人干”的求职招聘难题,有力促进了全县6.38万名劳动力实现外出务工、就近就业,其中,脱贫户劳动力务工就业3.1万人,监测户劳动力1991人,务工规模保持了总体稳定。
壮大百家社区工厂,帮助群众就近就业
在陕西聚创灯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组装着灯饰的前端产品。“归雁”胡滨在2018年回乡创建了这家社区工厂,凭借着他在外打拼多年积累的市场资源,使公司拥有充足的订单,有效带动了附近一批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稳定就业。
“在这儿上班很好,屋里都能照顾,邻居在我们的带动下都会做这活儿,工资也还行,一个月四五千元。”陕西聚创灯饰有限公司员工方佳芝说。
公司经理胡滨说,目前厂里面有48个人在上班,外面还有6个加工点,一共加起来有150多个人,刚开始开厂的时候,因为不够熟练,工资差不多也就一千八九两千块钱左右,目前他们熟练之后,基本都在三四千以上,高的能拿到五六千块钱。
2022年2月4日,正值春节,白河县益成服饰社区工厂加工的英国代表团运动员大衣,亮相北京冬奥会,极大提升了“陕西制造”“安康元素”“白河工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截至目前,白河县已发展毛绒玩具、电子线束、服饰鞋袜等劳动密集型新社区工厂(帮扶车间)144家,创造就业岗位5000多个,吸纳就业474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433人,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近就业稳定增收,新社区工厂已经成为群众就业增收的有效载体。
开展百场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技能
走进白河县人才培训基地,这里正在开展月嫂家政技能培训,学员们按照老师的讲解,用玩具娃娃进行按摩练习。这已经是今年组织开展的第70场技能培训了。那些想要就业创业却苦于没有技能的群众,都可以来这里学到一技之长。
立足需求抓培训,提升技能促就业,按需组织培训是白河县开展技能培训的一个特色。由镇村逐户了解群众培训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有市场、就发展什么”,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就业率。
2022年,白河县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计划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00场次,培训人数3000人,培训就业率达到50%以上,让群众学技能,好就业;有技能,就好业;高技能,高收入。
截至8月底,全县开展足部修护师、电工、电焊工、月嫂家政、直播带货员以及创业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85场253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134人),就业1295人,培训就业率达到51%。
回引百名创业能人,做大做强归雁经济
在白河县友利电子厂里,工厂负责人肖世国正在指导生产。他是2017年积极响应号召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他的电子厂主要生产电子线束、变压器、电感器等电子配套产品。公司成立以来稳步发展壮大。
目前,在白河县城建有1个总部工厂,在5个镇设有7个分厂,带动300余人就业,每月发工人工资70余万元。2022年2月被安康市政府表彰为“返乡创业优秀企业家”。
同样,在白河县双丰电子科技产业园的光伏产业生产基地,干净明亮的厂房、规整如一的生产线映入眼帘,车间内机器轰鸣,几十名工人分工协作,一块块“钱景”光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闪烁着光芒。
企业负责人金辉是一位从大山深处通过刻苦钻研和踏实付出成长起来的创业能人,在外创业打拼多年,2020年他毅然将积攒的资源资金带回家乡,创办陕西红石绿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清洁能源光伏产业项目。
白河县冷水镇三院村引回五名创业能人,返乡创业领办五大园区,实现了“三个百分之八十”,即80%的人口集中到社区居住,80%的土地集中到农业园区,80%的群众实现就近就业,2022年4月被市政府授予“就业创业工作先进村”。
白河县仓上镇天宝村引回三名创业能人,返乡创业领办天宝农业园区,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为4A级农旅景区,探索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的天宝模式。
白河县城关镇狮子山社区引回53名创业能人,建成2个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创办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21家,创造就业岗位2605个,帮助社区3902名劳动力实现了就业。2022年2月,被人社部授予“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是安康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十四五期间,白河县计划每年回引100名以上外出能人返乡创业、1000名以上成熟工人返乡就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活力。
县人社局每年放创业担保贷款3000余万元,同时与县农商银行合作,创设了“四百工程贷”,劳务公司最高可贷100万元,社区工厂最高可贷200万元,培训机构和创业能人最高可贷50万元,同等条件下利率最高可优惠30%。帮助中小企业纾难解困,支持所有想创业缺资金的群众实现创业梦想。
白河县创新实施“四百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壮大了乡村人才队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促进群众稳定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2年4月22日,安康市召开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白河县被市政府表彰为“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县”,县长王日新在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白河县实施“四百工程”稳就业促增收的工作做法和成效,被《学习强国》、国家和省市《乡村振兴简报》《陕西工作交流》《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上级媒体简报关注报道。
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先后作出批示。2022年6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河县委书记李全成作为全国唯一县区代表,在全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创造新业绩,喜迎二十大。白河县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动作为,推进“四百工程”落实落细,走深走实,取得实效,努力实现外出有人管,务工有岗位;乡村有工厂,振兴有希望;就业有技能,增收有保障;发展有能人,兴村有引领的“八有”目标,奋力谱写白河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