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暑假是查缺补漏、弯道逆袭的好时候,但是我到底应该怎么补、补什么呢?”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那么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在日常学习时,是否忽略了对错题本的使用。
“错题本”这个名字,其实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错题研究本”。它记录了对错题的研究成果,包括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正确的解法应该是什么、以后应注意什么等等。
错题本不是简单地记录错题,而是对错题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反思、总结,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错题本的那些事。
记错就是把错题摘录出来,分门别类集中存放。
这个环节的难点在于持之以恒地“摘录(抄题)”,其中的精髓在于两个方面:
1、查找错题产生的根源
概念不清、不会查找题目关键字、注意力不集中、不会使用公式、没有解题思路,“马虎粗心”之类的借口,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对应的某一知识点没有掌握透彻,或者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需要锻炼。
2、将错题落实在某个或多个知识点漏洞。
这也是错题一定要进行分门别类的主要原因。很多同学整理错题仅仅简单地以日期和学科进行区分。正确的做法是将错题出错的原因列出来,弄清楚是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透。
具体做法如下:
1、 关于分门别类
最省事的办法是按照教课书中的目录结构来制定,科学性和针对性都有了,但其中难度也大了不少。
许多题目都是综合了几个知识点形成的,标记知识点时要遵循以产生错误的知识点为分门别类的依据。
2、关于记错时间
越早记录越好,在记忆最清晰的时候完成记错,内容会更加完整精确。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尽快完成对错题的标注,最好是当天完成前一天的标注,以一周为记错周期也可以,但效果会稍差一些,一些当时会出错的细节可能会遗忘。
改错是错题本学习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核心是“改会”,仅仅把错题做上一遍两遍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基础知识、解题思路方面入手,切实达到“以后不会再错”的目的。
1、改错时间
记录错误完成后,就进入到改错的阶段。实践证明,当日改错的效果相对要差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讲述的正确答案,这时同学们一般还会有印象,比着印象中的正确答案来做错题,往往很难界定到底是真会还是假会。
建议的做法是在记错完成的周末进行改错。这样做的好处是,对错题答案虽然还会有印象,但不会很清晰了,重新做错题,更易唤回老师当初的讲解,加深印象。
2、如何解决“会”的问题
要验证错题弄懂了没有,方法比较简单,就是一个月后,把改过的错题重新过上一遍。
如果改过的错题仍然出错的话,这些题就属于考前必看必做题目。通常这种情况的题目已经基本可以去除注意力不集中、阅题方面的问题,必须把注意力放到相关的基础知识、公式使用上,真正找到知识漏洞。
1、定期复习,做好对比
对于错题本上的题目,大家一定要定期复习,重新梳理思路,并做到彻底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将常错的题型消化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错一道会一道。尤其是要注意同类题型的对比分类,将常错的同类题型进行二次归纳划分,这样既对易错点进行了回顾,也对常错题型做了强化纠正,降低在考试时的出错率。
2、夯实基础,触类旁通
如果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发现相似题型的错误率较高,一定要停止扩展,转而研究原始错题的根源和知识点,把重点进一步向解题思路方面倾斜,只有建立了这种知识点与题目的正确联系,才能够真正提高触类旁通的能力。
内容来源,转载自七天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