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维
眼前这张照片,一位年过花甲的农村老人,站在铺满麦穗的碾麦场上。金色的阳光里,老人天庭饱满,上唇一抹黑须,细长而深邃的眼睛正注视着远方……
这位老人,目前千阳认识他的人很少,但年届九旬的薛多世老人(以下简称“薛老”)认识。他一看到照片就直呼:“呀,是李校长!李校长这人好得很……”
薛老所说的李校长,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千阳第一完小(启文小学)的第一任校长——李喜泰先生。1946年,薛老作为学生,读启文小学五年级,而22岁的李喜泰先生,已经是本校校长。
李喜泰先生,1924生于南寨镇南寨村。幼年因二哥在陇县做生意,他便随其求学。16岁陇中毕业后,先在黄里小学任教,后到启文小学任副校长。校长一职,由时任县教育科科长刘得法兼任。
薛老说:“启文小学的教学抓得很紧,老师授课非常认真……每天早晨起来都上早操,举行升旗仪式。每天早操后李校长都要讲话,对各班的纪律都要点评,对校纪不足之处,批评起来毫不留情。”
薛老又说:“我们都怕李校长,但都尊他、敬他。那时只要南寨塬上有庙会,我们同学常常吃在他家,甚至住在他家,李校长把我们当成他的孩子。师母是大家闺秀,她一样喜欢我们。”
1949年7月,千阳解放,民国县政府树倒猢狲散,各学校纷纷关门。8月15日,陕甘宁边区千阳县人民政府颁布通令,要求本县各学校“早日开学”。对此,李喜泰先生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通令,他随即被任命为新的第一完小(启文小学)校长。这一年,他25岁。
摒弃旧的教育体系,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李喜泰先生作为校长带头践行,废寝忘食。学生尚海峰说过:“李校长房子的麻油灯,几乎经常亮到天明。”
旧体制灰飞烟灭,新政权百废待兴。李喜泰先生带领第一完小(启文小学)师生,积极参与各种群众活动,为新生的人民政权全力助阵。为此,1949年10月7日,县文教科科长裴丕淦代表县长魏建鳌专门给李喜泰先生修书一封,以表感谢!
李喜泰先生擅长数学,但国语、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等无一不精。若哪门课教员不在,他便随即补缺。学生尚海祥回忆:“1951年,第一完小排演歌剧《白毛女》,不论在哪里演出,李校长用风琴全程伴奏,他的音乐造诣,比演员还吸引观众。”
天有不测风云。1955年7月末,他因系“国民党党团骨干分子”被开除公职,遣送回农村管制改造。他十五年教学生涯,从此终止。
李喜泰先生的大儿媳说:“我公公被开除回来,把委屈受尽了。他经常干10分工的活,却只能得7分工;我干7分工的活,只能得4.5分工。”
1971年腊月寒风刺骨,大沟水库大坝截流。一介书生的李喜泰先生与全乡的五类分子站在刺骨的激流中,填土运料,鏖战了一天一夜,几乎被冻成冰雕。
李喜泰先生受尽折磨,却风骨依然。当时,在启文小学一下子清理出了几十个三青团员。面对审讯,他坦率地交代:“我是启文的三青团书记。另外,从女子学校转过来三个女生,有两个是。算上我,启文只有三个三青团员,其他几十个三青团都是无中生有。”此后,他虽然被迫多次交代,但再未改动过一个字。
李喜泰先生教书不成,便改习岐黄。他先后买了《伤寒论今释》《中医诊疗要览》等数本中医经典著作,劳动改造之余,反复研读。他先拿自己试针,后给家人开药,直至为左邻右舍看病,竟然也针至疾缓,药到病除。但不久,造反派训话:“你一个管制分子,无权给革命群众看病!”李喜泰先生只得保证:专心改造,远离岐黄。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冤假错案纷纷平反。李喜泰先生听到消息后,去有关部门申诉,得到的回答是:“你因伪政权党团骨干分子被开除公职,不在冤假错案之列。”
申诉无果,家里人动员他再去找上一级有关部门。李喜泰先生摇头:“算了,不难为组织了。再说我这个年纪了,也活不了几天,还指望那个公职干啥?”
1997年,启文小学160周年校庆,李喜泰先生受邀坐在了主席台。当他看到自己曾经呕心沥血过的学校巨变,以及台下无数花朵般的孩子们,一生不苟言笑的他笑了,眼圈红了……
李喜泰先生乐善好施。儿女们说:“别人家里有个大小事,父亲都会去帮忙,而且比自家的事都尽心。”2010年,舟曲发生泥石流,李喜泰先生听到后,卖掉了家里的几千斤麦子,将得到3000元,全部捐给了舟曲灾区。直至收到舟曲寄来的捐款收据,儿女们才知道了老父亲的义举。
李喜泰先生效法孔孟。他洁身自好,不沾烟酒,不生是非,表里如一。他虽为农夫,身份是卑微的,形象却是高大的。他教过的学生,不管身份高低,都尊呼他:“李校长”或“李老师”。即使特殊年月,学生们仍然这么称呼他,无人直呼其名。
2017年,李喜泰先生在老家的土炕上无疾而终,享年94岁。他一生为人师表,留下了一身正气,带走了两袖清风。
李喜泰先生,是新启文小学的第一任校长,也有人说他是千阳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儒士。呜呼,但愿历史能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