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绛帐是关中平原的千年古镇,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马融在此兴教讲学,他“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传说,一名学生违反制度,马融执草秸怒打,鲜血染遍秸秆,掷之于地,秸秆复活,开花结果,人皆以为奇,便将此草称为“传薪草”,这就是“绛帐传薪”的典故。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过程中,绛帐镇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推出了以宣讲党的理论政策、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绛帐传薪”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
基本做法
1. 严肃活泼讲理论
绛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立足工作实际,精准开展理论宣传和日常教育,不断创新宣讲模式,真正使理论走进群众、走进生活。绛帐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广泛宣传党的理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群众头脑。通过“阵地”式宣讲占领精神高地。在领导干部和党支部书记带头宣讲的基础上,积极邀请专家学者、退休老干部、乡贤能人和基层群众加入宣讲队伍,组建了一支政治素质高、行业层次多、人员分布合理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宣讲前,及时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相关会议精神,选定宣讲内容,安排宣讲计划;宣讲时,包片领导、包村干部联村包点宣讲,同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面对面谈学习体会、谈思想认识、谈贯彻落实,党支部书记结合本村实际,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讲成就、讲目标、讲精神,更好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利用大喇叭、宣传车、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微信联络群和抖音号广泛宣传转发官方媒体和专家的权威解读;宣讲后,及时总结经验成果,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线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做到理论宣讲春风化雨,政策讲解深入人心。
2.传承文化诵经典
绛帐镇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宣讲家风家训、开展经典诵读等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让精神文明建设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绛帐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深入挖掘马融文化中所含的历史内涵、当代价值和重要意义,向群众阐释名言典故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弘扬“绛帐传薪”和“传以久次相授业”的德育思想精髓,使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本地传统文化的熏陶,进一步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情真意切宣模范
绛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典型引领,认认真真评选,情真意切宣传。通过优秀党员、道德标兵、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模范人物的示范宣讲,推广宣传一批体现时代特色、代表社会主流、导向健康向上的人和事,做到“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党员群众,使宣讲更具有示范性。为21个村(社区)配发善行义举榜,定期更新维护,用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让群众愿意看、愿意听、愿意接受。
4.田间地头传技术
绛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聚焦服务三农,推行“零距离”宣讲。积极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县农技中心的专家,采取“面对面”“心贴心”和“实打实”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里,传授猕猴桃种植、苗木培育、小麦条锈病防治等各类专业知识,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说话,对党员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引导帮助、心贴心的解疑释惑、实打实的说理点拨,努力为群众在政策上解“渴”、技术上解“惑”,使宣讲更贴地气。
5.文化活动树新风
绛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将文艺活动转化为理论宣讲的新形式,把新时代、新思想、新风尚融入歌舞中。组织各村成立锣鼓队、秧歌队、广场舞队,编排节目,组织演出,邀请文艺剧团下乡展演,放映红色电影,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舞出人民群众喜奔小康生活的美好盛景。现在,打牌声、麻将声少了,各类矛盾纠纷少了,和谐因素多了,一股文明新风尚正在农村蓬勃兴起。
项目成效
一是服务方式多样化,有效破解了政策宣传宣讲不接地气、群众听不懂的困难。
二是通过善行义举榜宣传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社会治理更加科学有效。
三是既有理论宣讲又有实用农业技术分享,激发了群众热情提升了群众参与度。
四是发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宣讲阵地作用,促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和发展,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