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7月12日电(记者陈晨、张思洁、李亚楠)最近,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杨珺毕业了,她的学生生涯画上了句号。9月,她将以江西省选调生的身份,开启为期两年的驻村生活。
“感知乡村发展,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实现人生抱负。”这是杨珺对基层工作的期盼,也是当下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发布的信息,今年“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服务项目,仅全国项目招募规模就超过12万人。
以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的就业计划“三支一扶”为例,该计划今年拟招募3.4万人,较去年增加2000人。招聘教师到农村初中、小学任教的特岗计划,今年也将招聘6.7万人。
“有知识、有技能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极大改变了中西部地区农村的人才短缺局面。”陕西省商洛市人社局四级调研员张焘说。
在位于秦岭山区的商洛市洛南县古城镇中心小学,近5年来共有33名青年教师通过特岗计划进校工作,师资力量因此加强,学校也得以开设电子琴、葫芦丝等一批兴趣社团。
6月30日,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古城镇中心小学教师刘鑫在授课。新华社记者 李亚楠 摄
2019年入职古城镇中心小学的大学毕业生刘鑫,如今已是骨干教师。由于所带班级近半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每学期会对每名学生至少家访3次。“母亲如何对我,我就如何对待学生。”刘鑫说,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实现了自己对所学专业的期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截至2021年,47万名“三支一扶”人员、数百万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青年学生,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助力。
2018年,从西安医学院毕业的张倩成为商洛市山阳县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入职不到一年,她便获得前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的机会,学会了肌电图检查技术。如今,28岁的她已经带起了自己的团队。
“目前,我们是商洛市所有县级医院中唯一能开展肌电图诊疗的医院。”张倩说,相信年轻人在基层能得到更充分的历练。
7月12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人民医院医生张倩在查房。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人才安心在基层工作,中国政府持续优化服务保障,并结合实际调整岗位以利人岗相适。2022年,中央财政按照东中西部地区每人每年1.2万元至3万元不等(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为4万元)的标准,为“三支一扶”人员给予补助。同时,在原有服务领域基础上,将拓展乡村建设助理员、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服务岗位。
除参与基层服务项目外,县域内蓬勃发展的产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在增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琼指出,地区产业链不断延伸,“让毕业生返回基层后面对的不是单一企业,而是广阔的就业市场”。
盛夏时节,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赵家塬村占地百余亩的矮砧苹果育苗基地,31岁的贺江江正在为新栽的果苗绑枝。2015年从海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他入职宝鸡华圣果业公司,专司病虫害防治和技术推广。
“育苗基地的40多名工作人员中,九成是大学毕业生。扎根农村,让我们有机会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农民的收益。”他说。在千阳,每年有60余名大学毕业生返乡从事苹果和奶山羊产业相关工作。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署,中国各地正在对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35岁以下失业青年集中开展服务攻坚行动,明确提出加快“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同时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一批批高校毕业生接力走向基层岗位,反映出他们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农村的广阔天地不仅为中国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他们成长成才上好了第一课。”张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