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单位组织全体干警赴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学习主题党日活动,这里是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之一,在抗战时期曾支撑了整个西北战区的军用和民用棉纱供应,是宝鸡现代工业的发源地,现在被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也成为宝鸡最具记忆和情怀的新地标。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区正北,是1938年民族企业家荣氏家族创办的申新纺纱厂旧址,前身是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厂,抗日战争期间随着民族工业内迁自汉口迁建而成,自此长乐塬肩负起宝鸡工业策源的使命。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窑洞车间,这也是现存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窑洞车间,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抗战工业奇迹”,现在作为内迁工业史展厅。只见一排砖砌的窑洞依北崖呈弧形由东向西整齐排列,在窑洞工厂上部覆盖着厚厚的绿植,最东边一孔窑洞壁上书写着宝鸡工业遗址博物馆,字的上方是窑洞工厂的建造图形,像一个山字型的梯田,线条直观简单,现在该图形被作为抗战工业遗址的logo使用。走进窑洞冰凉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洞内深邃悠长,只见纵洞被横洞所贯通,在光影效果下有的横洞犹如时光隧道,沿着纵洞前行走到和横洞交叉的最后一个路口处有一个1米左右的方形水池,里面的水清澈见底,水源来自其上方的窑洞,由里面渗流而下流入水池,在泉水长年累月地冲击下窑洞的台阶上结成了一层厚厚的钙化物,在灯光的映射下晶莹剔透犹如仙洞,据说战时洞内生产生活用水就取之于此。沿着此处的横洞前行便进入生产车间,里面四通八达,窑洞内放置着当时所使用的设备、细纱机、纱锭等实体遗存,全息投影技术还原了工人前辈在窑洞内的生产情景,再现了当年申新纱厂为抗战供应军需民用品的场景。在中间的一处纵洞中,洞顶和洞壁是由抗战时期在这工作的人员信息制作成照片墙的模式展示的,融入了现代元素,设计风格独特且具有纪念意义。在它的旁边有一个纵洞被设计成火车车厢模式,里面陈设依照抗战时期的风格布局,利用现代科技将车窗外的风景设置成动态,在里面犹如进入时光穿梭机恍如隔世,似乎身处于从宜昌前往宝鸡的工业内迁的列车上,生动诠释了宝鸡被称为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的缘由。洞中还设有交通道、储水窖、棉条洞、吸尘塔、避让拐洞及通风孔等,整个系统交错纵横、设置科学,以实物成列、文献展示、多媒体等,展示了内迁历史、申新纱厂历史、工合运动以及宝鸡工业发展的历史。
我们参观的第二站是薄壳车间,是一栋从蛋壳上汲取力学原理的苏式建筑,现在作为现代工业展厅。薄壳车间是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参照苏联援建图纸修建而成的,车间利用了双曲结构抵消外力的原理设计建造,整栋建筑的屋顶看起来像链接起来的蛋壳,该结构具有用料少、跨度大、可用空间大、坚固耐用等特点,非常符合当时的国情需要,正是由于这种结构设计,车间至今完好无损。薄壳车间内利用钢架结构构架起一个精密的旋转而上的展览步梯,置身其中有很强的空间感,陈列着陕汽、陕棉、宝鸡机床、宝钛、宝成仪表、西凤酒等品牌工业企业的珍贵文献资料和展品,展示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工业发展史以及宝鸡现代工业在军用和民用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
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是申新纱厂办公楼,这是一栋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的建筑,现在用作申新企业历史展厅。这栋小楼为上下二层的青砖建筑,中间高两边低,呈轴对称,楼门在正中位置,门口的柱子为圆柱形,楼门最上方的墙壁上书着“福新申新大楼”六个红色楷体大字特别醒目。申新纱厂办公楼建于1942年,采用中国传统风格的八角窗,据说之所以采用八角窗是因为战时运输玻璃极易损毁,为了方便运输和节约玻璃耗材。室内装修以灰白色为主色调,铺设木地板,布局实用,装修精致,透着古朴雅致,中西合璧的装修风格被称为时代建筑的典范。里面设有厂长室、经理室、会客厅、文书室、文卷室、客房、餐厅等,在这里进行接待、管理等日常事务,现在室内陈设着当年工作场景和以“实业抗战,金融报国,发展经济,凝聚力量”为主题的展览。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向我们展示了宝鸡工业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及所蕴含的伟大抗战精神和工合精神,在战争年代,申新纱厂因时因地制宜,在窑洞车间顶着日寇的轰炸坚持生产,支持前方抗战,长乐塬见证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勇敢智慧的历史和“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这次近距离的学习和感知使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先辈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坚强不屈、奋勇拼搏、实业救国的精神使我深受鼓舞,通过参观学习使我内心触动很大,作为一个宝鸡人深感自豪的同时感觉肩上也沉甸甸的。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长乐塬工业遗址不仅承载着宝鸡现代工业发展的记忆,也激励着宝鸡人民续写老工业基地的新辉煌。作为生长在宝鸡这片热土上的儿女,我们更应该秉承先辈们的精神砥砺前行,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将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海,使我们这座渭河岸边的城市变得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