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戏曲进校园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美学品味。本学期第一小学开展了“童声秦韵”社团,深受同学们喜爱。
通过“秦腔戏曲进校园”系列社团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使学生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心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手眼身步传神韵,唱念做打皆功夫。”在平时训练中皆可看到孩子们扎实的基本功和认真的态度。
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展演当天,戏曲班的孩子们早早就来到教室进行装扮,经过戏曲老师们的精心装扮,一个个小戏曲演员一一轮番上阵,生旦净末丑,翩然而至,整个舞台,色彩缤纷,台下掌声四起,演出正式开始...孩子们的一招一式,在和煦的阳光下鲜活展现,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装扮到位,赢得了台下一阵阵的掌声,他们带来的戏曲曲目:“秦腔《十五贯》选段、秦腔《虎口缘》片段”更是震撼全场。孩子们在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学习之后,把戏曲中的人物表演得有模有样,以慷慨激昂的唱腔,精彩地唱响了2022眉县第一小学课后服务社团展演。
孩子们经过这个学期的刻苦学习,在汇报演出时,他们精彩的表演也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撰稿:麻东焕 审核:杨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