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中共城固县委宣传部、城固县乡村振兴局主办的“2022走进城固看振兴”主题采访活动在城固县举行,来自省市及部分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城固的农村、企业、园区,近距离感受城固县在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目前基地的部分蓝莓已经进入盛产期,进入采摘季,效益将非常可观。”在上元观镇包家营村蓝莓基地,眼看着700多亩已经挂果的优质蓝莓即日将开始采摘,城固县汉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管朝激动地说。
汉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蓝莓基地是一家以露地及现代阳光大棚蓝莓种植、蓝莓育苗、蓝莓生产、蓝莓深加工、现代养殖于一体的综合性循环产业基地。该公司在城固县上元观镇包家营村流转土地700亩,实施的“有机蓝莓高值化栽培示范基地及深加工建设一期项目”基本完成。公司目前已申请配套设施农业用地5.4亩建设2000平米蓝莓鲜果加工冷库,并修建5公里水泥生产道路,目前正在施工蓝莓质检中心150平方米,累计投资6500万元。
公司规划2021-2023年在汉中平原积极拓展基地面积,建设5000亩高标准蓝莓基地,并建立蓝莓深加工生产线,力争把汉中蓝莓产业做成“上规模、高起点、高效益、大市场”的蓝莓产业新兴基地,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蓝莓企业。
“在采摘季,我们一般用工能达到七八百人,这也为当地的群众提供了有效增收途径。”刘管朝董事长介绍说,目前项目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能使当地140户农户年新增收入40万元。通过蓝莓基地建立,带动农户投劳参与基地生产工作,丰产期基地年劳务费用近500万元,提升本地农业产业升级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基地目前已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园区。

走进文川镇联合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生动形象的文化墙,美丽乡村让人眼前一亮。
“以前我们这里不光经济条件差,群众交通出行也非常不方便,有‘天晴如刀、下雨如胶’之说。”提起前些年的联合村,村支部书记严俊岭仍记忆犹新。
近年来,联合村在文川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村组道路两侧,种植了红叶石楠、粉红紫薇、绣球樱花等景观花卉苗木。先后建成了10.8公里的村级公路,拆除旧杂房4500多平方米,改造房屋2000多平方米。村里先后流转土地1800亩,建设发展起高品质油橄榄示范园,解决了农村群众就近务工的困难。苏陕协作项目、军民共建协作、乡村振兴帮扶等政策援助都给联合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蜕变”。
在龙头镇熊家山村一户村民的院落里,一场“说事大院”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诵读中华传统经典语录,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道德评议,评选红黑榜名单,召开榜样事迹宣讲会,由评选出的能媳妇、贤婆婆、最美家庭代表现身说法,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引导群众传善行、学善行,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说事大院’已成为涵养文明新风、化解基层矛盾、激发民主活力的主阵地,既融洽干群关系,又带动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在采访现场,熊家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强对记者说。
城固县莲花街道办事处莲花池村地处县城东部,是典型的城郊村,总人口465户1518人,主导产业以水产养殖、食用菌种植、加工和中药材种植为主。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领航谋发展,紧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契机,探索放活土地经营权新模式,扬优势、避短板,积极盘活资源资产,形成了壮大集体经济和群众稳步增收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莲花池村发挥区位优势,倾力打造田园综合体。投资653.3万元建设美丽乡村,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户貌、培育文明乡风。建成以“荷塘”为中心区域的观赏区,打造可容千人漫步的城市旅游新景观;开展“厕污共治+白改黑+亮化”三大工程,显著改善村内基础设施。主干道路沿线墙面统一风格粉饰,群众房前屋后栽植花草,打造农耕文化、乡贤文化和小型景观,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美景。
莲花池村党支部书记蔡虎虎介绍说,截至2021年底,莲花池村集体固定资产16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280万元。近三年,莲花池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等多项荣誉,乡村振兴成果显著,享誉在外。
在城固县三合镇人民政府,记者一行见到了省工信厅派驻三合镇的党委副书记魏谦笑,年青的魏副书记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于今年初受组织委派到三合镇工作,分管宣传科技信息化等工作。
在短短几个月的工作中,魏谦笑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积极联系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邀请省内著名专家设立专家工作坊,建立“一村一业一坊一链”和“点对点、面对面”等工作机制,柔性引进包括陕西省中药材体系首席专家王渭玲教授、著名蔬菜种植学家常宗堂教授在内的6位教授,将专家工作坊建在一线合作社、企业、协会,助推三合镇的产业发展。并主动对接中国联通汉中分公司数字乡村建设板块,通过政企框架协议签订、市场部党支部和胡家湾村党支部共建等多形式,在相关村开展包括蔬菜大棚智能小喇叭、宽带合作社等数字试点工作。他同时还联系浙江大学农学院应用科学系主任吴殿星教授,为三合彩色稻田画提供试验良种和种植指导,助力三合城市门户和旅游农业的再升级。目前各项工作进展有序有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一批研究生助力团团长的董迪瑶,目前挂职三合镇政府副镇长。董迪瑶介绍说,2018年至今,学校每半年遴选一批优秀博、硕士研究生组成“研究生助力团”,分别派驻合阳县、镇巴县、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城固县顶岗副镇长或部门副职。助力团成员“身入”基层,“心到”基层,牢记使命,担当作为,有效发挥了科技“联络员”“参谋员”和“宣传员”的作用,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了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助力团所服务的两个贫困县均实现了提前脱贫摘帽的目标。
城固第一批研究生助力团共派驻13名成员,于4月7日到岗开展工作,分别在各镇(街道)担任挂职副镇长、副主任,在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担任挂职副局长,挂职时间五个月。到岗以来,全体助力团成员积极践行“诚朴勇毅”的校训,在学校和城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严格按照研究生助力团有关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在干中学、学中干,锻炼了自我,提升了本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7年至2020年,城固县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荣膺全省“四连优”,连续四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县”,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县”;2020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去年以来,城固县严格对标“四个不摘”要求,紧盯“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这条主线,定目标、明思路、强举措、抓推进,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四五以来,城固县农业产业发展紧紧扭住乡村振兴20字中“产业兴旺”这一关键,聚焦农业“提质增效”,贯彻“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科技化、组织化、融合化、品牌化”七化理念,围绕全市3+4+N总体产业布局和“百园百企千社千村”工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提质效,打造城固“8+X”产业体系升级版,筑牢“三农”压舱石,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稳中有增、持续向优,2021年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05亿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45元,增长11.3%。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效。
来源: 三秦都市报 记者:陈卫平
编辑:汤艳 审核:邬正鹏 监制:曹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