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谚“春雨贵如油”说的就是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是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此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滋润,池塘里浮萍开始生长,春茶也在此前后采收。春季将尽、夏季将至,万物生长、蒸蒸日上,正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地郁郁葱葱,百花竞艳,生机勃勃可以说是大自然一年中最为美好的季节。按照中医理论,人的心情也会跟随自然环境变化,此时人的心情和精神状态达到一年中最好的状态,日常起居都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节气的变化进行保养。郊外春风和煦,对于日常紧张工作带来的疲劳感觉,也会在郊外春游中消散。
另外,可以使人的心跳和呼吸放慢,从而使心肺得到休息。经科学研究,在野外,每分钟心脏跳动的频率要比在城市减少4~8次,有个别人的情况可减少14~18次,呼吸可减少2~3次。
谷雨到时,已是暮春,绝大多数地区多大风天气,因此,人体容易水分流失,机体抵抗力也会下降,诱发或加重季节性感冒或其他常见慢性病。于是,补水在这个季节就显得特别重要。晨起喝杯水不仅可补充因一夜身体代谢所失去的水分、冲刷排空的肠胃,还可稀释血液,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谷雨时节,在适当补充优质蛋白类食物以及蔬菜瓜果之外,还可适当饮用绿豆汤、红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但是不宜进食羊肉、狗肉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
谷雨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所谓“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所以,每到春夏之交,是各种疾病容易作乱的时机,要格外注意防病。同时,谷雨节气后,常有大风天气,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使人感到紧张、烦躁,导致神经痛高发,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谷雨前后,由于天气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桃花、杏花相继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者很容易出现脸部红肿、打喷嚏、流涕等不适现象,应格外注意防范,采取上述的那些措施建议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