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善 孝 为 先
作者:都 世 科
"百善孝为先”这句名言出自清代《围炉夜话》一书,将孝敬父母列为百善之首,视其为最根本的人伦道理,各种美德的首位,向世人昭示:为人子女者应将孝敬父母摆在做人做事的第一位,换句话说,一个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怎样让世人会相信他会善待他人。 自古以来,孝一直被看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赋予子女生命,且抚育儿女长大成人,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爱对子女而言恩重如山,子女理当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安排好老人有生之年的生活,让父母在乐逸幸福的环境中终老。“伦语””孝经”等古代论著中对孝顺和侍奉父母有详尽的讲述,孔子说:“生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礼记一书中说: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是说一是要尊敬父母,二是不能让父母受屈辱,三是要养老送终。有些古代论著对不孝敬父母者斥之为:禽兽不如者,何谈做人。封建社会的有些法典、规制还对伺奉父母做出明确规定,家中只有一个儿子者,则不能仍下双亲去外地做官。宋代著名的丞相包拯,曾辞官几年回故里伺奉老人到辞世又重入仕途。
民间流传的古代二十四孝中,有些内容虽有愚昧、古板之嫌,但足见古人对孝敬父母的极度看重与期待。传统的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观念的主要特征,诸道之首,百善之先,教化之基本,也是传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统领性思想意识。孝敬父母这种伦理在亚洲不少国家和地区也与中国类似。 父母与儿女是人世间具有特殊血缘关系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的血缘关系,就亲近程度而言是其他人际关系无法替代、无与伦比的。一位母亲从十月怀胎到婴儿呱呱坠地,从幼童丫丫学步到长大成人,为人父母者含辛茹苦精心呵护,生活困顿者,父母宁可忍饥挨饿,也不让自己的心肝儿女少吃一口;遭遇风险时,父母总是以自已的血肉之躯全力保护子女,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德国思想家、作家、科学家歌德说:没有能比那欣赏自已怀中所抱婴儿母亲的眼睛更清澈的,也没有被众儿女们围绕着的母亲更感受被敬爱的人。意大利作家、诗人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是说就连动物也像人类一样对子嗣呵护备至。所以一个真正孝顺的人,必然懂得感恩、懂得为人子女的责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孝敬父母的动人故事何止万千,远的不说只说近年二三事:浙江省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中学教师陈斌强,早年丧父,后来母亲又患病丧失生活能力,他将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电动车三十多公里到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待奉老人吃、喝、拉、撒、睡,抱母亲上厕所,五年如一日早起晚睡,以超人的耐心和毅力管护好老人并出色做好教学工作,被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河南省新蔡县韩集乡天庙村张九精,从小家庭贫寒,随父母打工辽宁葫芦岛,十四岁那年母亲遇车祸身亡,父子俩在异乡相依为命。就在他考取海南师大的那年,父亲的糖尿病加重,已不能打工挣钱,张九精便把父亲接到海南,边上学、边打工,同时悉心照顾身患重病的父亲,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张九精做家教、搞电器促销、捡拾垃圾,身负学习、持家和伺奉老人三副重担,身心疲惫的他还要面对世俗者,嘲讽讥笑的目光,张九精以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学业,尤以学习期间持家操劳,精心管护父亲而倍受赞誉。 与孝敬父母感人至深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打骂虐待父母的忤逆者;河北许红涛好吃懒做,平日经常打骂父母,其母被打得不敢回家,其父许二因患脑溢血行动不便,一天因家中琐事遭许红涛拳打脚踢,致其多根肋骨断裂、左肺创伤,疼痛休克并呼吸困难而亡,许红涛被判处死刑;某省打工者索金秀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再给家里挣钱而遭其子虐待,一次他让其父吃冷馒头,老人难以下咽吐出,索某便拳脚相加,将老人活活打死后,悄悄地用三轮车拉到村外掩埋。法院念其还有养家和瞻养母亲的责任,征求村民意见欲监外执行,村民们怒斥此等人渣、禽兽不如,应及早处决。有些子女将父母当佣人一样使唤,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对父母发泄,父母为儿女穷尽一生,买房或盖房子、娶妻、买车等花尽积蓄,儿子有了小家庭便将老人视若路人,有些可怜兮兮的老人长期受虐待只想家丑不外扬,其实是违心地袒护了忤逆之辈。“宪法”、“老年人权益保法”、“刑法”均对岐视、虐待和遗弃老人有明确的规定,老年人不要忍气吞身地活乃至枉死,必要时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人常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善良孝道之人定是有德贤明之人。忤逆、暴戾之人多是利欲熏心、自私自利者,这种人德不佳必然少朋无友,做事无人帮,难成大事。黄帝内经中说;德者寿,亡德而富贵者谓之不幸,空有富贵。大德必得其寿、其禄、其位。医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上感慨:道德不全,纵服玉液金丹,不得长寿。再则,世道轮回,不孝无德之人必遇忤逆不孝之后代,受父母第一老师所言所行之影响,效仿之余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者简介:都世科,宝鸡市陈仓区人。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采、编和管理工作。高级编辑,曾获宝鸡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多年来采写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新闻类稿件,其中200多篇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巜陕西日报》省电台等采用。其中通讯、报告文学《绿色王国的保护神》、《闯出国门天地宽》、《创新潮头唱大风》等20多件作品获省、市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