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华古诗词和典籍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品味和鉴赏优秀的中华传统古诗词和典籍,领略其中的审美、哲理、巧思和智慧,对陶冶性情、娱乐身心、传承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酒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载体,出现在了许许多多优美的古诗文当中。我们从万千的诗词、典籍当中精选了有关酒的最为精彩的部分,组成《诗酒文化》系列文章,希望它能像醇香的西凤酒一样,给读者留下美好的记忆和无穷的回味,为中国酒文化增添新的亮点。

(唐)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
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
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
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
赏析:
作者白居易晚年和刘禹锡交往甚密,唱和齐名,世称“刘白”。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如今年近古稀,相对痛饮,联想到少时的“不忧生计”,不禁感慨万端。二人相约饮酒时白居易便创作了此诗。
这首诗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蕴藏了他们对人生愁苦、世事艰难的深刻感受和体验,表现了这两位有着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深厚友情。此诗蕴藉深厚,句外有意,将深情以清语出之,把内心的痛苦忧烦用闲适语道出,加强了抒情效果。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通篇用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