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一道光
——
致敬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核酸检测是精准防控的有效手段,是主动筛查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道防线,可以尽早发现传染源并从源头上控制住疫情传播。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为坚决阻断疫情传播,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岐山县医护人员坚守“疫”线,或封院,或主动摸排隔离,或采样,或在实验室检测,他们默默坚守和辛勤付出,以全力做好核酸检测工作。
深夜,疫霾中的县城一片寂静,岐山县医院核酸实验室却灯火通明。安全柜前,同事李海静和于莹正在一丝不苟的进行着核酸样本加样,尽管身着防护服,手上戴着两层无粉橡胶手套,但他们的动作丝毫不受影响,快、准、稳,一气呵成将样本加入直径只有几毫米的加样孔中。每天面对几千多个标本,需要用左手连续拧开、拧紧样本管管帽,右手用加样枪按压吸取样本混悬液,看似简单的动作,日复一日的上千次的重复,手指上磨出了茧子,拇指疼的抽筋。
在他们的身边,并肩战斗了十几个昼夜的同事们也都各司其职,紧张地忙碌着,仪器运行的蜂鸣声和嘀嗒声不绝于耳。
配试剂、提取核酸、扩增……虽然这样的操作已经重复了千遍万变,但他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必须全身心投入,一点马虎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主任张军平说。
由于样本量巨大,连日来实验室都是24小时运转,7名检测人员实行3班倒,单日最高检测量达到1万六千多份。从进入实验室到换班的8个小时,他们几乎不会离开凳子,更喝不了一口水,累了就地迷瞪一会,就是下班了也在随时待命。只为群众能够早些查到自己的核酸检测报告。
每一个样本的处理和提取,都是与新冠病毒的“近身搏击”,每一批次核酸检测,也都是对检验人员体力、耐力的巨大考验。作为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坚实壁垒。
宝鸡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陡然严峻的疫情防控态势,我县核酸检测任务激增。岐山县医院闻令而动,立即部署防控工作,尽全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为全县疫情防控做好坚实结果支撑。
核酸检测意味着与病毒近距离接触,风险系数极高,但这又是明确采样人群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最快速、最有效的手段,是抗疫一线战上不可或缺的“利剑”。
科主任带头,全员上阵。在一人外援,四人隔离,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为了让受检群众尽快拿到检测结果,为了给防控大局及时提供有力数据,实验室千方百计开足马力,紧急储备物资,实现人机24小时不间歇,保证最大检测量。网络瘫痪时,科室全体人员加班加点,手工录入信息。
每天、甚至每夜,“叮铃铃…”的电话声不绝于耳,检验科的电话是对外公示的核酸咨询电话。“喂,请问我的核酸结果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上传?”…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值班期间一遍遍的接起电话,用十倍的耐心回答每一位咨询者。
“还行,我不累”“没事,我可以”“我可以随时加班”……面对人员紧张,要求零失误的检测任务,同志们纷纷主动请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他们不敢有丝毫松懈。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到一小时,汗水就浸透了衣裳,为了能够连续工作,他们不敢喝水,牢牢地钉在工作岗位上。“争取以最快时间检验出结果,这是我们的责任。大家坚信,只要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副主任黄少辉充满信心的说到。
初春的气候乍寒乍暖,我们的核酸采样人员为了减少被检测者的痛苦,在做到准确的情况下,眼明手快,往往一个班头下来,手都冻僵了,胳膊酸的抬不起来。负责扫码录入和样本接收的护士连续两三个小时的的录入、接收标本,机械的重复同一个动作,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漏掉一个,遇到卡网,还得一遍一遍得盯对,忘我的工作使她们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疫情发生以来,岐山县医院完成本院及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 检验科累计完成核酸标本检测30余万人份,承担着核酸报告的发放和咨询工作。一位位“幕后英雄”不分昼夜,全力战“疫”,用实际行动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在这场战役中, 我们检验人员是病毒的“猎手”、我们是一道“光”…我们愿意用生命去照亮整个世界!(来源:岐山县医院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