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命之源——水
文/汪勤模
水作为地球气候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对地球生命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人类的诞生、生存和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水遇到了“麻烦”: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带来了一系列水环境恶化问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气象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加重;酸雨和大气污染显著;荒漠化扩展,影响农业和生态系统……这些已经成为殃及人类子孙后代的严重问题。
善待水,并与其和谐相伴
我国城市的出现约有4000年历史,人们为了生活、交通的便利,往往“城非河不守,河非堤不安”。有着“母亲河”之称的黄河孕育出了兰州、郑州、济南等著名城市,有着“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哺育出了重庆、成都、武汉、南京、上海等工商业大城市,靠海则诞生出了广州、福州、杭州、青岛、天津、大连等繁华城市。
地球上的水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在陆地、海洋、大气中相互转化。如,海洋中的水经过蒸发转化为大气水,大气水在一定条件下凝结,以降水的形式回到陆地表面,最后通过不同的形式回到海洋之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水的循环以有活性的淡水形式源源不断地补充着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生命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水是工业的“血液”,它参与了工矿企业生产的一系列重要环节,在制造、加工、冷却、净化、空调、洗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作物需要大量的水进行灌溉:1千克玉米是用368千克水浇灌出来的,小麦需要513千克水,棉花需要648千克水,水稻需水竟高达1000千克。一籽下地,万粒归仓,农业的大丰收,水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水可以调节气候。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被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水覆盖了地球71%以上的表面,由水形成的云、雨、雪、雾、雾凇等天气现象构成了最美的气象风景,构成了地球上人人喜爱的旖旎风光。
积蓄在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总量约为1.386×1018米³。海洋水大约占97.4%,陆地水占2.6%,其中2.53%的水为淡水,但只有0.26%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目前比较容易被人类利用,可利用率极为有限。
水资源面临“三大危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全球变暖影响着整个水循环过程,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降水极端异常事件频发,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使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目前,水资源面临“三大危机”——水多(河流泛滥,洪涝频发)、水少(淡水匮乏,干旱荒漠)、水脏(水体污染,生态恶化)。
我国也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据环境监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
人类必须善待水资源
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合理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保护水资源,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要在全社会呼吁节约用水,树立节水为荣的观念,推广公民护水行为规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基本措施是:推广节水技术设备,降低工业用水量;合理安排农业用水,提高灌溉水的效益;回收利用生活污水,推广节水的器具;建立完善法规政策,统一管好水资源;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积极开发空中水资源,科学利用地下水。公民必须要有惜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使用节水器具,爱护周围绿地。
对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水危机,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制造者。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命之源——水,请珍惜每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