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市2月10日-11日苗情调查结果,从去年12月到现在,我市苗情质量有所好转,一二类苗面积有所增加,三类苗面积下降,主要原因是这个阶段我市降雨量较大,土壤墒情适宜,气温相比正常年份偏高,大部分麦田带绿过冬,加之农技人员宣传趁墒施肥等技术措施,大部分三类麦田抓住了降雪(雨)时机趁墒追肥,苗情转化持续向好。
但是,相比正常年份,二类麦田群体足但个体长势弱,三类苗和“土里捂”比例高,其群体个体均不足,次生根少,春季抵抗倒春寒、干旱等逆境能力差,同时部分麦田红蜘蛛虫田率高。针对今年苗情长势,春季管理要坚持“以促为主、促弱稳壮、保蘖成穗、防灾减灾”的主攻方向,以二、三类苗和“土里捂”为重点,因苗因墒施策,重点落实镇压划锄、促苗早发;水肥运筹,促苗转化、促蘖成穗;预防为主,狠抓病虫草害和防灾减灾等措施,积极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夯实夏粮丰产基础。
一、返青期至起身期管理。这个阶段气温回升快,降雨较多,是小麦营养生长的旺盛阶段。抓好这个阶段生产管理,能最大限度促弱转壮、控旺转壮,保障抽穗期合理群体。
1.镇压划锄。返青期各类麦田都应及早划锄,破除板结,增温保墒,促苗早发。对土壤暄松的旺长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墒情适宜时,选择无霜冻的晴好天气进行镇压,防止透风跑墒,防御春季冻害,抑制旺长。晚播和弱苗干旱麦田,先压后锄,破除坷垃,弥合裂缝,沉实土壤,促进根土密接。
2、分类管理。
(1)一类苗管理。以镇压、划锄等农耕措施为主,若有脱肥现象,及时趁墒追肥、灌溉。有旺长迹象的麦田进行适度镇压。
(2)二三类苗管理。继续坚持以促根增蘖为主的思路,结合降水或灌溉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铵。二类苗结合春灌或降水,亩追施尿素3—4公斤,磷酸二铵4—5公斤;晚播弱苗结合早春降水亩追施6—7公斤尿素,磷酸二铵7—8公斤,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旱地小麦结合早春降水亩追施5—8公斤尿素。降雨或灌溉后适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提温保墒。
(3)“一根针”和“土里捂”麦田管理。2月中下旬,气温回暖、表土解冻后,及时查看苗情,因地因墒及早管理,促全苗、壮个体、保群体、争穗数。对表墒偏差的麦田,如地表5厘米以上土壤干旱(相对含水量低于70%),在日均气温稳定通过3℃时,进行小水灌溉,有喷灌条件的可采取微量喷灌,湿润表土,切忌大水漫灌,以防淤苗。对土壤板结的麦田,要及时浅锄轻划(如用三齿耙划锄),破除板结,增温通气,以利幼芽出土。对麦根较好的田块,如果小麦种子根已下伸3厘米以上,早春严禁灌溉,也无需动土管理,既杜绝过早镇压,防止临近出苗的小麦嫩芽嫩根损伤折断,又避免盲目划锄,动土伤根,表土过快失墒,影响麦苗生长。早春管理重点是严防鸟雀等扒土啄种啄苗,造成出苗不全、缺苗断垄。对出苗较差的麦田,如果冬前未萌动不能通过春化阶段、春季出苗过晚,应提前做好改种准备,因地制宜选择改种春玉米等粮食作物,推进以秋补夏。
(4)稠旺苗管理。返青期进行重镇压,对于拔节前依然旺长的麦田进行化学控旺。起身初期喷施多效唑或麦巨金等化学控旺剂,预防倒伏。
(5)未施底肥的麦田管理。播种时未施底肥的麦田,结合降水或灌溉分2-3次追施尿素、磷酸二铵和氯化钾,一次可用同款播种机深施尿素8—10公斤,磷酸二铵8—10公斤,氯化钾3-5公斤;另一次结合灌水或降水撒施尿素7—8公斤,磷酸二铵6—8公斤。
3、化学除草。灌区小麦叶龄大于3叶、旱地小麦叶龄大于4叶时结合墒情和气温进行化学除草。化除须在拔节初期之前完成。
4、病虫害防治。重点监测防治小麦条锈病、红蜘蛛,纹枯病、茎基腐病重发县市区要在早春及早防治。
5、严防倒春寒和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我市常见的春季自然灾害,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应对预案。在寒流来临前,对晚播田块特别是晚播弱苗,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素或冷克星或奇善保+渗透剂等防冻剂,提升小麦抗寒能力。灌区壮苗田块,可及时进行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确保安全度过。冻害发生后要及时调查受冻程度,及早浇水追肥,一般亩施尿素6-10公斤,同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减轻灾害损失。
二、拔节期管理。拔节期到抽穗前是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小麦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两极分化迅速,穗叶茎等器官同时并进,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期。
1、肥水管理。起身末期至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灌区所有麦田全部进行灌溉和适量追肥。根据苗情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
2、病虫害防治。重点监测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红蜘蛛、蚜虫、旱地条沙叶蝉等病虫害。
3、防范“晚霜冻”。“晚霜冻”一般发生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这一阶段正是小麦小花形成和抽穗阶段,低温冷害会对小麦抽穗、籽粒形成造成很大不利影响。预防方法同返青期防范“倒春寒”。
供稿:农技站
编辑:薛 菁
审核:张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