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潼关县公安局聚焦青年民警成长培养和发展进步,以“一年跟着干、两年单独干、三年成骨干”为目标,通过搭建思想教育、能力提升、实战锻炼和激励关怀四大平台,积极探索新时代新形势下青年民警成长培育模式的青蓝工程,为加速推动潼关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青春力量。
搭建思想教育平台 为青年民警铸魂立心


强化理论学习。依托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等专项活动,以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座谈汇报为抓手,组织青年民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一系列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不断筑牢青年民警入警初心。

注入红色基因。多次组织青年民警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参观学习,邀请离退休老民警和老党员讲述“初心故事”,切实推动青年民警在对标模范榜样的过程中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
定期谈心谈话。由青年民警所在单位每季度开展一次针对性谈心谈话,县局政治处每半年组织一次座谈会,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青年民警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搭建能力提升平台 为青年民警强基固本

量身定制培养计划。紧抓青年民警从警初期一至三年塑警黄金时期,结合民警特点和警种特色,逐人制定培养计划。同时,由政治处负责指导,各用警单位逐一制作《青年民警成长培育“青蓝工程”手册》,从思想状况、工作绩效、教育培训等七个方面,规范考评细则,形成一人一档。

创新推出“青蓝课堂”。以“一警多能”为培养目标,由县局指挥中心负责公文写作培训、刑警大队负责案件侦办培训、治安大队负责基层基础培训,并于每月月末组织集中考评,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设“青蓝课堂”3期。



全面实行师徒结对。下大力气构建青年民警培养帮带机制,在全局范围内为每名青年民警选定政治素养过硬、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从警导师,举行“拜师”仪式,签定帮带《协议书》,并通过线上线下交流、跟班学习、专业课题攻坚等形式,以“滴灌”培养促进青年民警快速成长进步。目前,首批29对师徒已结对互助,共同进步。
搭建实战锻炼平台 为青年民警壮骨丰羽

推进基层轮岗。严格按照“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工作要求,将每年新招录的民警,统一安排到基层派出所和业务大队进行轮岗锻炼,提升青年民警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能力。期间,累计安排30余名新警深入基层一线,并结合个人特点将10余名青年民警调整至指挥中心、政治处、警务保障室等警种部门,以轮岗机制全面提升青年民警业务技能水平。
攻坚急难任务。充分利用青年民警思维活跃、信息化能力较强等优势,在各项安保维稳任务和“涉疫数据核查”、电诈专案侦办等工作中,累计抽调20余名青年民警组建专班,集中培训、集中研讨、集中攻坚,为县局圆满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贡献了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青春力量。


注重兴趣培养。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演讲比赛、专题征文、实战射击等活动10余次,不断鼓励青年民警参加各类警务技能比武,大力培养政治理论、执法业务、信息应用、公文写作、应急处突等方面专业人才,竭尽全力打造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潼关公安青年民警队伍。
搭建激励关怀平台 为青年民警暖心励志

实行竞争表彰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优秀从警导师”“优秀青年民警”评选表彰活动,对表现突出的新警导师和青年民警进行表彰激励。

采用“捆绑”考核制度。明确青年民警所在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从警导师是青年民警成长培养的直接责任人,青年民警立功受奖的,所在单位在年终队伍建设考核中给予加分;青年民警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严格责任倒查,追究所在部门所队长及从警导师责任。

组织警营文化活动。以县局名义组建篮球、足球等兴趣小组,多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警营文化活动,不断增强青年民警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