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2 09:46:27 来源: 陕西发布
举报
虎,百兽之长,很早就成为先民的图腾崇拜对象之一。回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我们会发现,虎有许多的含义。虎因其勇猛而常与军事产生联系。我国古代用于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兵符上刻有老虎,被称为“虎符”。《史记》中有关于魏国公子信陵君窃“虎符”、夺兵权,破秦救赵的记载。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阳陵虎符”一枚,为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阳陵虎符用青铜铸成,呈卧虎状,可中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调动军队时,使臣自皇帝处取得右半符,到阳陵(今咸阳市东)与左半符验合,方能发号施令。在壬寅虎年来临之际,陕西日报特别推出《虎年说虎 陕西文物中的虎虎生威》,介绍我省境内发现的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虎形状文物,以飨读者。我省境内年代最早的石虎,见于西汉霍去病墓和张骞墓。魏晋南北朝陵墓前常见的天禄、辟邪就是以虎为原型,或兼有虎、狮特征的神话动物。古人认为,虎为百兽之长,能够吞食鬼魅,因而有以虎镇墓的习惯。帝陵用石虎为门兽,以唐高祖献陵的石虎为最晚。此后,北宋帝陵也有列置石虎的,但已不将其作为门兽。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死后被葬在故乡——今城固县博望街道。张骞墓前两侧对称分布着一对带翼石兽,当地人称之为石虎。石虎头、足、尾均残,呈蹲伏状,颈部后仰,腰身前低后高成一斜线,臀部翘起,线条雄劲。石虎表面剥蚀严重,未见明显的雕刻痕迹与字符。石虎可能为用于辟邪的镇墓兽。有没有可能只用一笔写出一个“虎”字,同时还能画出一只虎呢?一笔虎碑做到了。“乕”为“虎”的异体字,古人写“虎”字,经常用“乕”来代替。清代大书法家马德昭只用一笔,就把猛虎回首长啸的形象刻画了出来。虎头、虎口、虎腿依稀可见,尤其是那条虎尾巴,居然有一种笔直且毛茸茸的感觉。这块碑刻,现藏于书法圣地西安碑林博物馆,因为它独特的创意,目前成为了网红碑石。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的东汉“双兽”,堪称东汉时期圆雕石刻艺术的精品。“双兽”1960年出土于咸阳市沈家村,共一对,均以青石雕刻,高110厘米,长210厘米,宽45厘米。“双兽”综合了狮、虎的造型特点,瞠目张口,昂首挺胸,曲腰疾走,从头颈、背脊至尾部形成流畅的曲线,躯干矫健挺拔,四肢强劲有力,极富动感。它们因为长年被掩埋于地下,得以免遭风雨侵蚀,全身几乎完好无损,并显现出青石所特有的温润光泽。从造型风格推测,“双兽”为东汉时期作品,最初应是放置于墓前,担负着镇守陵墓、驱除邪恶的使命,同时又是墓主人崇高身份的象征。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虎的形象被运用得颇为频繁,或呆萌,或写实,或神秘,用法不同,寓意不同。人们把勇敢的武士称为虎将、虎臣、虎士,把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称为虎符。虎是百兽之王,威猛凶悍,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西周青铜母子虎则让我们看到了虎的另一面。周的工匠以高超的技艺和敏锐的观察力,把母虎叼起小虎的动态画面记录在青铜器上,铸成了这件珍贵的青铜母子虎。这件文物1988年出土于宝鸡桥梁厂,整体造型憨态可掬,将母子情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把虎的威猛与柔情融为一体,将自然界的瞬间画面凝聚成青铜艺术,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杜虎符1975年出土于西安南郊。“杜”是秦的杜县(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符是古代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凭证,通常制作成虎形,分为左右两半,相合之后才可调兵遣将。这件虎符仅发现左半边,虎作行走状,昂首蜷尾,颈上有小孔,可穿绳悬挂。杜虎符上铸有错金铭文9行共40字,字体为秀丽的悬针篆。铭文大意是说,虎符分为左右两半,右半边掌握在国君手里,左半边由大将掌管,凡调配50人以上的兵力,必须有国君的命令,将兵符相合后才能够调兵遣将。但如果遇到紧急的军事情况,不必再合符,点烽火即可。虎符的应用充分说明了秦代军权的高度集中。秦汉时期的砖雕和瓦当,带有奇特的动物形象,造型讲究、寓意深刻,历千年而不朽。所谓“秦砖汉瓦”,即说明了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成就。秦代瓦当多为莲纹、葵纹、云纹;汉代瓦当上的动物形象较多,如兔、鹿、牛、马等。此外,“四神瓦当”也在汉代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咸阳博物院藏虎纹空心砖,长115厘米,宽38厘米,厚20.5厘米,泥质灰陶,砖体较大,呈长方形,中空,正面饰高浮雕双虎纹。双虎背向而立,一虎回首站立,一虎为奔跑状。虎纹空心砖一端有圆角长方形孔,另一端有残缺。此砖为研究汉砖的画像艺术及随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瓦当,又名瓦头,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瓦当最早出现于西周,汉代时其工艺水平达到了巅峰。汉代,“四神瓦当”盛极一时。四神是古代传说中的四种动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们分别象征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神同时也被认为是四种颜色的象征,即蓝(青)、红(朱)、白、黑(玄)。四神瓦当图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即乳钉。白虎象征西方、秋天,也代表白色。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汉代“四神瓦当”,就是汉代瓦当中的杰作。金、银、玉,稀有贵重。佩戴金银玉器“虎”饰品,是古人对力量、威猛的崇拜和敬畏。说起博物馆里的玉制品,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皇后之玺当属明星产品。这枚玺印只有成人的手心大小,晶莹润泽的玉器表面雕刻着一只凶猛的螭虎。皇后之玺采用新疆和田羊脂玉制成,玉质坚硬细腻、温润洁白,没有丝毫沁色。玺印的背面圆雕为螭虎造型,螭虎怒目圆睁,张口露齿,形象凶猛,体态矫健。玺印四侧刻有云纹,印面刻有阴文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字。螭是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螭虎是在吸收螭与虎的特点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神兽。用螭虎作纽,表示君临天下的王者风范和统领百官的绝对权威。汉代册立皇后,都要授予玺印,它是皇后身份的凭证。东汉卫宏《汉旧仪》记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这方皇后之玺雕镂精致,印文端庄典雅。由于其发现地靠近长陵,专家推断其为吕后之物。芮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传世文献对其记载非常简略。2005年,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的发现,推动了对芮国历史的研究。刘家洼遗址上接梁带村遗址,为研究东周时期关中东部地区诸侯国的存灭情况,及其与其他北方民族的交流、政治格局变迁、人群流动和地方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资料。刘家洼遗址出土的金虎,剪切成型,錾刻纹样,在制作技术上与西亚、中亚一致。金虎显示出两周之交芮国同北方草原之间的交流。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件银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县(今神木市)纳林高兔村匈奴墓。银虎为浇铸成型的浮雕式装饰,头部近似圆雕,转颈低俯,舔舐前爪。身躯上有瓦棱状条纹。颈部有一个圆孔,尾部也有三个圆孔,应是用于穿缀。头部低俯、四肢粗壮、爪趾发达的外形表现出猛兽充满力量的特点。
本文来源:陕西发布
责任编辑:
翟宁杰_sx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