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世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农村全面实行了分田到户责任制。穷则思变,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同时,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富起来。此时,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各地。
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遍了千阳的山川平原,家住在南寨乡刘家坳村四组的我大舅刘玉奇。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三十多岁的大舅思想开放,敢于创新。在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农村经济的形势下,我的大舅决定集资办厂,为他的人生辉煌成就一番事业。
一九八五年的春天,大舅开始集资创办皮鞋厂。厂址选在了原来的南寨建筑队院内,院子座东朝西。大门外是公路,交通便利,院内南边有五间大瓦房,有利于企业生产。大舅集资贷款,工商部门注册企业名称,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安装电力设施,购机器设备,采购皮革材料,皮鞋木楦及配套物件。产品样本,聘请皮鞋制作的专业师傅。经过坚持不懈的筹备和努力,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六日,在原南寨建筑队院内,千阳县新华皮鞋厂正式挂牌成立。男女式皮革产品注册为鑫牛牌商标,开始批量生产,经过几个月的运营收益不错,这时与大舅的合资人张志杰,撒资去县城另起炉灶,开办了永固皮鞋厂。
处在萌芽状态下的新华皮鞋厂,遭受到斧底抽薪般的挫折后,敢于闯业的大舅丝毫没有胆怯,他力挽狂澜,独自担当了鞋厂生存的重任,筹集资金,添置生产器械,去西安三五一三军用皮鞋厂请来了专业师傅成天德。
新华皮鞋厂还招收了新工人,一批年轻的农村男女青年被吸收进厂。我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进厂,接替了段润侠仓库保管员的岗位。新进厂的一批年轻员工,在成师傅三个月的精心培训下,工人个个均可独立制作。车间生产是流水线作业,新员工技术熟练后,厂里实行了产品计件制工资,迅速调动了工人们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成师傅利用业余时间,将工人们组织在一起认真学习皮鞋的制作流程,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中的基本要点。
大舅是一个从土地中走出来的农民,没有管理企业的经验。他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创新,学习管理,总结经验,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企业慢慢的向正规化发展,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从采购的原材料质量,到产品质量,他层层把关毫不懈怠。就在大舅一门心思为鞋厂前途谋发展的关键时刻,一九八六年春季,我的外爷因病去世。犹如晴天劈雳,悲痛欲绝的大舅,怀着沉痛的心情安置完外爷的后事。慢慢的才从悲伤中缓过神来,又全身心投入到鞋厂的运营之中。
作为一个手工制作的企业,产品质量和外观都要兼顾的同时,产品销售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经过两年时间的齐抓共管,新华皮鞋厂的男女式各系列产品,在宝鸡地区有了一定的声誉和市场。为了扩大再生产更好的盈利,大舅把目光投向了大西北。就聘用了一位宁夏隆德的推销员蹇学忠,老蹇思路灵活有一定营销经验。他和我的三舅刘玉平,将产品推销到了甘肃静宁、镇远、西峰一带。
新华皮鞋厂经过两年的经营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一九八八年,大舅决定扩建厂房设施,由南寨人齐玉峰承包修建。两个月后,八间座西朝东的厂房,在建筑工人师傅辛勤的劳动下矗立而起。然后又增添电动缝纫机、砂轮机,购买新型鞋楦。将生产车间重新布置,使生产正常运行。
年富力强的大舅,细心入微,从品牌设计、皮革裁剪、片皮、免边角、鞋帮缝纫、绷楦、缝底、胶粘底、出楦、底边烫蜡、到成品,他各个环节认真查看,严防次品、残品的出现。强化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他倡议工人爱惜原材料,不做无所谓的浪费。小到一颗变形的鞋钉,他都要校正再利用,降低材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他以身作则,遵守厂里的规章制度,用心经营,把企业做强做大是他心中多年的理想。
在那个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年代,新华皮鞋厂经营状态良好。工人劳保福利待遇优厚,每月二十五日按时发放工资,每位员工每月发放一袋山丹丹牌洗衣粉、中华肥皂一块。为员工订购厂服,男员工每人一件蓝色中山装,女员工每人一件紫红色加克装。并赠送给每位员工一个保温杯和一个黑色手提包。
新华皮鞋厂属于皮革加工业,以手工制做为主,厂内员工有四十多人。虽然是一个小型企业,但企业体制结构比较完善。我的大舅是厂长和法人代表,财务会计是沈忠贤,原材料采购是堂舅刘开江。产品销售是蹇学忠和我三舅刘玉平,职工灶厨师先后有:吕金锁、堂舅刘玉科、堂舅刘卫平等人。流水线班组六个,产品设计是我四舅刘玉峰,在成师傅的指导下,他设计出了式样新颖时尚的男女皮鞋。裁剪下料人员先后有:雷佩丽、我的妗子何乾荣、张爱侠,刘志红(刘家坳二组人)。
片免班组人员先后有:吕小平、宋亚利、刘红侠、李烈侠、裴晓侠等人。缝纫班组人员先后有:王萍利、王小政、李萍英、杨国华、李文英、杜彩珍、何乾花等人。成品班组有两种制作工艺,分为线缝和胶粘。线缝班组人员先后有:闫红林、潘红忠、李维宗、隆彩会、樊喜萍、刘爱琴、段海侠、刘永红、刘正荣、石永安、吕菊爱,还有委派来我厂学习线缝制作工艺的景世魁和杜彩侠等人。胶粘班组人员先后有:刘维星、冯金科、张文会、段润侠、齐小侠、齐红江、刘红秋、胡利平、刘会娥、邓林娥、徐百庚、刘孝辉、罗乾功、雷会强、刘乃奇、张永强、沙成涛、闫爱云、张世乾、师义荣、宋亚利、齐艳珍、闫夏娥、闫峰、郑云萍、张秀荣、刘俊侠、张会玲、武烈侠、沙晓绒、张会绒、蒲凤侠等人。
库管人员先后有我、刘景荣和杨秋香。我管理着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入库,产品装箱包扎存放。我每天发放皮革面料、里皮和布料。下料班组人员,把每一双鞋帮所需的材料配齐交回库房。我开票收入库房,他们凭票核算工资。片免班组人员又从库房领出,片皮涮胶免边后又如数交回库房。缝纫班组人员从库房领出,每位机工缝制成鞋帮后,按数开票交回库房。
线缝班组分两种制作工艺,一种是线缝橡胶底,一种是线缝皮革底。工人们来库房领料时,以鞋帮件数为标准,我把每双鞋所需要的皮革内底、包头、支跟、铁勾心、线绳、皮条子、橡胶底或皮革底、鞋钉全部配齐发放并登记。我在闲余时间,用鞋内底样按型号大小,在底皮上画好,然后用刀割开,支跟和包皮都要按男女式割分好,以备待用。工人们制作的皮鞋出楦后,由我四舅刘玉峰对每双鞋一一质检查验,并盖上正品或次品章子。然后,我清点数量开入库单,存放成品库。胶粘班组也分两种制作工艺,一种是粘贴橡胶底,一种是粘贴仿革底。工人们来库房领料时,以鞋帮件数为标准,我把每双鞋所需要的再生革内底、包头、支跟、铁勾心、橡胶底或仿革底、注望木跟、螺丝钉、胶水及鞋钉,全部配齐发放并登记。待皮鞋出楦后,由我四舅刘玉峰对每双鞋一一质检查验,并盖上正品或次品章子。然后,我清点数量开入库单,存放成品库。待月底盘点时,我将每个底工的成品入库数量统计,并上报财务来核算工资。以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为原则,促使工人们保质量多数量的管理模式,谋求企业更好的发展。
每月二十五日,从原材料库、各个班组到成品库进行一次大盘点。原材料品种有:牛皮面料、猪皮面料、羊皮革、人造革面料、帆布、牛皮底革、猪皮底革、仿革底、再生革等等。配件材料品种:鞋气眼、女式鞋扣、铁拉链、子母扣、鞋带等等。从库房领出每双鞋的配套材料数量,到交入库房的成品数量,还处在半成品状态的数量,我要统计核对数据相符,然后造成报表,递交给财务会计沈忠贤进行核算盈亏状况。后来我还兼管着财务出纳,每月二十五日给工人发放工资,每月还要盘点收支帐务库存。
在那个年代,乡镇企业属于新兴产业,新华皮鞋厂在我大舅的带领下,皮革产品保质保量,产品式样新颖时尚,深受城乡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鑫牛牌系列产品有:男式牛皮三节头、男式青年仿革底、男式青年粘胶底(半高跟)、坤式高跟丁字鞋、坤式高跟一代鞋、坤式青年高跟三眼鞋、坤式平跟三眼鞋等等。男式元宝棉鞋、男式羊毛元宝鞋、男式毛毡四眼棉鞋、坤式棉绒长筒靴、坤式拉链半筒靴、坤式三眼棉鞋等等。
记得有一次,千阳县举办春季物资交流大会,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著名秦腔演员来千阳县慰问演出。陕西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常利君,以及秦腔著名演员贠宗汉、白江波、李兴等人。来到新华皮鞋厂车间参观,电视台进行了现场采访并摄像。临走时他们每人购买了皮鞋,我记得三天以后,放在车间的黑白电视上,陕西新闻节目中闪现出了新华皮鞋厂工人师傅们的镜头,大家认真听着主持人常利君的播报,当时人们兴奋的围观着电视,心情是无比的激动!我们新华皮鞋厂上电视啦!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千阳县的乡镇企业在南寨地区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如当年的南寨尧头纸厂、光明布鞋厂、模具厂、千阳县新华皮鞋厂、南寨龙泉酒厂、南寨纸箱厂、南寨红旗化工厂、南寨纸袋厂、南寨印刷厂、南寨仿古家具厂、南寨综合厂等等。当年这些乡镇企业的发展,给农村剩余劳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千阳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千阳县新华皮鞋厂,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使我们学到了一门职业技能,为个人家庭增加了经济收入。协带了南寨村齐正乾和新西村张振强制作的纸质鞋盒,为他们的家庭提供了副业收入。还促成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到走进婚姻的殿堂,当年的刘维星和隆彩会,刘孝辉和樊喜萍,刘玉峰和李文英,闫红林和刘俊侠。四对新人结为伉俪,在当时传为一段佳话。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工业机械化取代了手工制作,我大舅创办的新华皮鞋厂退出了工业发展的历史舞台,但他对当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段创业历史不会磨灭,在那个年代,有很多像我大舅这样的农民创业者,把握机遇,敢作敢为,努力打拼,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书写了他们的精彩人生。他们那一代人的业绩是如今社会经济腾飞的基石。我们新华皮鞋厂的所有员工将这段美好时光尘封在记忆里,也是我们人生路上一个最耀眼的亮点!
转眼三十多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恍惚之间,我的大舅已七十多岁了。闲不住的大舅养牛种地,有空闲时间,他就去盯方或下棋,安享着他的晚年生活。唯有记忆中的工厂和工友们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曾经的工友们、敬业的师傅们,愿你们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