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限电”登上热搜,因事发突然,当地不少居民措手不及,甚至有人遭遇了险些丧命的惊魂一夜。当地供电公司的答复是,“电力供需紧张,整个电网有崩溃危险”,“会优先恢复居民用电,但目前时间未知”。
眼下这场大规模限电不是突然发生的。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发布了“有序用电”的通知。陕西榆林市已率先表明了态度。9月15日,陕西榆林市对“两高项目”进行限产,调控时间为2021年9月-12月。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在电力生产运输和技术方面都已独步世界,为何还会发生此次供电危机?形势如此严峻?供需矛盾在哪里?
限电发生的必要前提是电力有缺口,即供给能力不足。但是,通常限电的用户选择是有顺序的,政府、医院、居民等通常是最后限电的。也就是说大众对限电的感受并不直接也并不强烈。而且从另一方面,通常有序用电是需要提前下达通知的,而不是意外断电。从目前来看,直接把压力传导到了基础设施和民生,这才是这次限电“出圈”的本质原因。
拉闸限电的背后仍是电力供需矛盾,疫后复工复产,各类产品的需求放大,叠加了大体量的国际订单,工业用电需求大增。居民用电需求近年也日益增长。
同时,煤炭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导致用电成本居高不下,在电价不可随意调控的规定下,煤电厂只能亏损发电,部分电企不得不被迫“停电停产”,进而又加剧了“电荒”现状。
而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确定,中国碳达峰的节奏在明显加快。从能源双控,到双碳目标,甚至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支持,都在倒逼能源结构转型。但与此相对的是,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4成以上城市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包括陕西在内的9省(区)被列为一级预警地区。
目前,各地仍在陆续出台限电措施。从当前形式来看,今年四季度限电限产会大概率会进一步加码,作为能源大省的陕西是否会出现“限电”。
9月28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回应,目前陕西电力供需平衡整体充裕,不存在电力缺口,不会影响电力用户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限电的背后更需要我们来思考,能源转型这个大工程所需要的智慧和策略。